链式队列的实现与操作

需积分: 20 1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34KB DOC 举报
"链式队列表" 在计算机科学中,队列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遵循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链式队列是队列的一种实现方式,使用链表来存储队列中的元素。与数组实现的队列相比,链式队列在动态扩展容量时更具优势,因为它不需要预先分配固定大小的内存空间。 实验八链式队列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链式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进队(插入元素)、出队(删除元素)、取头元素(查看但不删除)、求队列长度以及可能的遍历输出所有元素。这些操作在许多算法和系统设计中都非常重要,例如操作系统调度、任务管理、网络缓冲区管理等。 以下是链式队列的实现细节: 1. **构造链式队列**:首先需要定义链表节点的数据结构,通常包含两个字段:`data` 存储元素值,`next`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然后定义一个额外的结构体 `node` 来管理队列的首(`f`)和尾(`h`)节点。 ```c typedef struct queue { int data; struct queue* next; }*link; typedef struct { link f; link h; }*node; ``` 2. **创建队列**:`create()` 函数用于初始化队列,分配一个新节点作为首尾节点,并设置它们的 `next` 为 `NULL`。 ```c node create() { link p; p = (link)malloc(sizeof(struct queue)); p->next = NULL; node q; q = (node)malloc(sizeof(node)*2); q->f = p; q->h = p; return q; } ``` 3. **入队**:`push()` 函数用于在队列尾部插入新元素。创建一个新节点,设置其数据和 `next` 为 `NULL`,然后将其插入到当前尾节点之后,更新尾节点。 ```c void push(node H, int x) { link p; p = (link)malloc(sizeof(struct queue)); p->data = x; p->next = NULL; H->h->next = p; H->h = p; } ``` 4. **出队**:`pop()` 函数删除队列的头元素。如果队列为空,它会输出错误信息;否则,它会保存头元素,将首节点指向下一个节点,更新尾节点(如果必要),并释放旧的头节点。 ```c void pop(node F) { link p; int x; if (F->f == F->h) { printf("队列为空\n"); } else { p = F->f->next; x = p->data; F->f->next = p->next; if (p->next == NULL) { F->h = F->f; } printf("出列元素为:%d\n", x); printf("出队成功\n"); free(p); } } ``` 5. **取头元素**:`Head()` 函数返回队列的头元素,但不删除。如果队列为空,它会输出错误信息;否则,它会返回头元素的值。 ```c int Head(node k) { int o; if (k->h == k->f) { printf("队列空\n"); } else { o = k->h->data; printf("头元素为:%d\n", o); } return o; } ``` 6. **队列长度**:`length()` 函数通过遍历队列计算其长度。从首节点开始,遍历至最后一个非 `NULL` 节点,计数器加一,最后输出队列长度。 ```c int length(node j) { int k = 0; link p = j->f; while (p->next != NULL) { p = p->next; k++; } printf("队列的长度为:%d\n", k); return k; } ``` 7. **遍历输出所有元素**:`printf_all()` 函数遍历整个队列,输出每个元素的值。 ```c void printf_all(node l) { link p; for (p = l->f; p->next != NULL; p = p->next) { printf("%d ", p->data); } printf("\n"); } ``` 通过以上函数,可以实现链式队列的基本操作。在实际编程中,可能还需要添加错误处理、内存管理等功能,以确保程序的健壮性和效率。此外,对于大型项目,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封装这些操作可能会更合适,以提供更好的代码组织和复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