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教程_第三版课后答案解析

需积分: 9 6 下载量 1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5 收藏 1.05MB DOC 举报
"数据库系统教程_课后答案(施伯乐)(第三版)"是一份针对数据库理论学习的参考资料,特别适合配合《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三版进行自我检验和深入理解。该资料涵盖了数据库概论的重要概念,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数据模型的分类,数据库的体系结构,DBMS的工作模式,DBS的组成及其结构,以及相关的课后习题解答。 在数据库概论部分,本章首先介绍了几个关键术语。DB代表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DBMS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和管理;DBS则指数据库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以及相关的人员和规章制度。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高级数据库技术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如数据库系统阶段引入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分为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如ER模型,关注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1、1:N和M:N联系。结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数据结构和联系实现方式。例如,层次模型采用树形结构,而网状模型使用有向图来表示实体和联系。 DB的体系结构包括三级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和两级映像,旨在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确保用户在不同层次上的数据视图保持一致,而数据的实际存储方式可以独立改变。DBMS通常包括查询处理器、事务处理器、存储管理器、数据字典和用户接口等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DBS的全局结构描绘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布局,包括DBA(数据库管理员)、用户、应用软件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DBS的结构可以按集中式、分布式、客户-服务器、并行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在习题解答部分,重点涉及了逻辑数据和物理数据的区别,联系的元数概念,以及各种联系类型(1:1、1:N和M:N)的定义。此外,还解释了数据模型的含义,区分了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以及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特点。 这份资源是数据库学习者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关键概念和理解数据库系统工作原理的理想辅助材料。通过解答课后习题,学习者可以加深对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