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沿触发ITx=-51单片机:负脉冲中断原理与应用

需积分: 7 0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1.26MB PPT 举报
边沿触发方式—ITx=1是单片机中一种重要的中断触发机制,适用于外部中断请求以负脉冲形式输入的场景。当在输入端连续两次采样,如果一个周期内检测到外部中断输入为高电平,紧接着下一个周期变为低电平,此时会设置中断申请触发器。这种触发方式要求输入负脉冲的宽度至少维持12个时钟周期,以确保CPU能够准确采样到中断信号。 对于外部中断的响应时间,通常需要经历3-8个机器周期。首先,中断请求产生后,大约需要一个机器周期CPU才会确认并进入中断处理。接下来,CPU会在执行过程中保护断点并自动转到中断服务程序,这又需要2个机器周期。因此,总的中断响应时间约为3个机器周期。然而,如果中断请求在某些条件下被阻止(例如,处理同级或更高优先级的中断,或者指令未执行完全),响应时间可能会延长,具体取决于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情况。 在单片机领域,特别是微控制器(MCU)方面,重要的是考虑其高速I/O接口、计数器捕获和比较功能、A/D和D/A转换、以及强大的I/O控制能力。MCU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实时对外部事件的快速响应,包括信号采集、处理和控制,适合构建工业控制系统。单片机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代: 1. 第一代单片机(1976年):以Intel的MCS-48系列、Motorola的6801系列和Zilog的Z8系列为代表,注重单片集成,强调控制功能,但通常缺乏串行I/O和大容量寻址空间。 2. 第二代单片机(1978-1983年):Intel的MCS-51系列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引入了完善的外部总线,增加了串行I/O,多级中断处理系统,以及更大的寻址范围。 3. 第三代单片机(1983年至今):8位和16位单片机得到了巩固和完善,同时32位单片机也开始普及应用。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单片机系列,体现了多功能性和扩展性的发展趋势。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平台,并根据应用需求优化中断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