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从ENIAC到现代电脑的发展与演化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16.53MB PPT 举报
"按键原理-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在计算机科学中,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是理解其工作方式的基础。本章节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 1. 计算机的发展与作用:从1946年ENIA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开始,计算机经历了快速的技术迭代,体积不断缩小,性能显著提升,成本逐渐降低。早期,计算机性能每8至10年翻10倍,而在80年代后,每3年性能提升约4倍,成本下降50%。这种发展以主机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作为划分标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最后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等。其中,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3. 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通过接收、解码、执行指令来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涉及取指、译码、执行、写回等步骤,其中CPU的性能指标如时钟频率、指令集架构(ISA)等,对指令执行速度有很大影响。 4. CPU的性能指标:CPU的速度通常用时钟频率表示,单位是赫兹(Hz),它决定了CPU每秒钟可以执行的指令数量。此外,缓存大小、核心数量、线程数等也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参数。 5.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和硬盘是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分辨率、刷新率、色深等;硬盘则关注存储容量、读写速度、接口类型(如SATA、SSD)等。 6. 存储设备: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介质,有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之分,它们的性能差异主要体现在读写速度和耐用性上。 7. 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这部分内容可能涉及到数码图像的捕获和处理,包括CCD或CMO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数字图像。 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功能,为后续深入学习编程、系统设计和硬件维护等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的计算机使用和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