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设计:规范化与反规范化策略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559KB PPT 举报
数据模型的规范化/反规范化是数据仓库设计中的关键概念,它涉及到如何优化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以适应分析处理的需求。数据仓库,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支持决策支持系统的(DSS)数据集,与事务处理环境有着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几个主要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目标与原因**: - 建立数据仓库的主要原因是事务处理环境下的数据频繁读写但处理速度较慢,而分析处理则需要长时间运行且资源密集。数据仓库通过抽取出历史数据并进行集成,提供一个适合于分析性能的环境。 2. **数据仓库概念与特性**: - 数据仓库是临时的、集成的、面向主题的、易变的(简称TODS,Time-Oriented Data Store),它旨在满足决策制定者的需求,而不是实时交易。 3. **结构与设计**: - 数据仓库通常包含三个层次:事实层(海量事实数据)、维度层(描述性的、可过滤的数据)和事实维度表。设计时需考虑减少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和查询效率。 4. **规范化与反规范化**: - 规范化是为了消除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例如,分解大表成多个小表,减少数据更新时的复杂性。然而,反规范化则在分析查询频繁时引入必要的冗余,以减少JOIN操作和提高查询性能。 5. **数据抽取程序**: - 抽取程序是数据仓库的核心组件,它定期或按需将事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转换并加载到数据仓库中,以避免实时系统的影响。 6. **挑战与问题**: - 面临的问题包括数据集成(历史、动态变化)、数据质量(如可信性、时基、算法一致性)、多层抽取带来的复杂性,以及外部数据获取和整合的难度。 7. **性能优化**: - 通过平衡规范化和反规范化,可以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降低I/O操作和提高数据查询速度,如通过导出数据和创建虚拟索引来优化查询性能。 8. **生产力与报告生成**: - 数据仓库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用户可以直接基于整合后的数据生成全面的企业报表,无需频繁浏览多个文件或定制特定的抽取程序。 数据模型的规范化/反规范化是数据仓库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乎数据的组织结构、查询效率和整体性能,同时需要权衡数据一致性和分析需求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