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皓:高并发应用性能优化实战与挑战

需积分: 13 9 下载量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3 收藏 11.74MB PDF 举报
陈皓,一位在#研发实践#论坛备受瞩目的亚马逊高级研发经理,以其在SDCC2012上的演讲《高并发互联网应用性能优化实践》分享了深入的见解。他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在追求高性能时,减少资源消耗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速度提升。他认为,在当前技术环境中,尽管硬件性能持续提升,但软件性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这不仅关乎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和环保,还与移动设备的用户体验、软件运维的复杂性和用户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陈皓强调,高性能系统不仅仅是关于机器速度或硬件成本,而是涉及到软件本身的效率。他阐述了五个主要领域来提升性能:架构性能、前端性能、代码性能、网络性能以及I/O性能。在架构设计方面,他强调了Scalability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分布式、负载均衡和数据冗余/分区(X轴扩展)、业务异步和消息队列(Y轴扩展),以及业务模式创新(Z轴扩展)来应对高并发。 他还提出了几个关键的设计原则,如最小化系统耦合性,利用SOA(服务导向架构)、API和服务之间的松耦合;节省资源,通过并行处理和合理分配CPU、内存、I/O、带宽和数据负载;以及尽量避免性能设计中的陷阱,如数据一致性问题和系统运维挑战。 在X轴扩展部分,他特别提到了负载均衡和数据分区冗余策略,以及数据复制/镜像技术,其中区分了主动同步和被动同步,以及主从模型的优缺点。这些内容展示了陈皓对于高并发互联网应用性能优化的深入理解,对开发人员和架构师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陈皓的演讲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如何在高并发环境下通过优化设计和策略来提升软件性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他的理念和技术分享,无论是在技术圈还是在环保和用户体验层面,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2018-01-13 上传
什么是makefile?或许很多Winodws的程序员都不知道这个东西,因为那些Windows的IDE都为你做了这个工作,但我觉得要作一个好的和professional的程序员,makefile还是要懂。这就好像现在有这么多的HTML的编辑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你还是要了解HTML的标识的含义。特别在Unix下的软件编译,你就不能不自己写makefile了,会不会写makefile,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人是否具备完成大型工程的能力。因为,makefile关系到了整个工程的编译规则。一个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数,其按类型、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干个目录中,makefile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于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因为makefile就像一个Shell脚本一样,其中也可以执行操作系统的命令。 makefile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化编译”,一旦写好,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make是一个命令工具,是一个解释makefile中指令的命令工具,一般来说,大多数的IDE都有这个命令,比如:Delphi的make,Visual C++的nmake,Linux下GNU的make。可见,makefile都成为了一种在工程方面的编译方法。 现在讲述如何写makefile的文章比较少,这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当然,不同产商的make各不相同,也有不同的语法,但其本质都是在“文件依赖性”上做文章,这里,我仅对GNU的make进行讲述,我的环境是RedHat Linux 8.0,make的版本是3.80。必竟,这个make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用得最多的。而且其还是最遵循于IEEE 1003.2-1992 标准的(POSIX.2)。 在这篇文档中,将以C/C++的源码作为我们基础,所以必然涉及一些关于C/C++的编译的知识,相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还请各位查看相关的编译器的文档。这里所默认的编译器是UNIX下的GCC和CC。 ——陈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