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系统层次结构详解:SRAM、DRAM与虚拟存储器

需积分: 35 19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1.13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探讨了三级层次的存储器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微机原理中的关键知识点。存储器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性能。文章首先介绍了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容量、存取速度、功耗、可靠性和集成度。容量以字节或位数衡量,如64K字等于64K个16位单元,而外部存储器如硬盘则使用MB、GB和TB等单位。存取速度是存储器的关键特性,衡量一次读写操作所需时间,MOS工艺的存储器周期在几十到几百纳秒之间,而动态RAM(DRAM)的存取速度较慢。 存储器的分类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划分,包括按用途(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存取方式(顺序存储器、直接存取存储器)以及适用机器类型(如静态RAM和动态RAM)。其中,主存储器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因其能被CPU直接访问,速度较快但容量有限,而辅助存储器则用于存放大量数据和程序,例如磁盘和闪存等,它们通常具有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速度。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几种常见的存储器类型,如静态RAM(SRAM)以其无须刷新保持数据而效率高,动态RAM(DRAM)则需定期刷新,还有只读存储器(ROM)如掩膜ROM、可编程ROM(PROM)和可擦除的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以及快速的闪存存储器(Flash Memory),这些存储器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是另一个核心概念,它通常包括Cache(高速缓存)、主内存(主存)和外存(如硬盘),通过这种层次结构,系统可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减少对CPU的等待时间。缓存作为最接近CPU的存储器,提供高速访问,而外存则提供大容量存储。 最后,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也被提及,它是一种利用操作系统的技术,将部分物理内存映射到逻辑地址空间,使得可用的内存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支持大型程序的运行。虚拟存储器的实现依赖于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 总结来说,本资源深入探讨了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分类、硬件构成以及在微机原理中的应用,涵盖了存储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对于理解计算机存储架构和优化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