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薄膜椭偏光谱研究:折射率、消光系数与光学带隙分析

1 下载量 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1.21MB PDF 举报
"氧化铟锡(ITO)薄膜的椭偏光谱研究,通过溅射法制备,厚度140 nm,多晶结构,椭偏测量范围1.5-4.5 eV,德鲁德洛伦茨谐振子模型和层进模型分析,折射指数n在1.8-2.6,消光系数k在可见光范围接近0,350 nm处开始变化,直接和间接光学带隙分别为3.8 eV和4.2 eV,提供ITO介电常量和光学常量数据。" 本文主要探讨了氧化铟锡(ITO)薄膜的椭偏光谱特性,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透明导电涂层的材料。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采用溅射法在硅片上制备了140纳米厚度的ITO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证实了其多晶结构。随后,他们对薄膜在1.5到4.5电子伏特(eV)的光谱范围内进行了椭偏测量,这是为了获取材料的光学性质。 椭偏光谱是一种非破坏性的表面和薄膜分析技术,可以揭示材料的光学常数,如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研究中,ITO薄膜的椭偏参量ψ和Δ被拟合至两种模型:德鲁德洛伦茨谐振子模型和层进模型结合有效介质近似模型。这些模型有助于理解材料的光学响应。结果显示,ITO薄膜的折射指数n在1.8到2.6之间变化,这表明其在可见光范围内有良好的透明性。同时,消光系数k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接近零,但在350纳米波长附近开始显著增大,随着波长减小,k值迅速增加,这与材料的吸收特性有关。 通过对椭偏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计算出了ITO薄膜的直接和间接光学带隙,分别为3.8 eV和4.2 eV。光学带隙是材料吸收光子并激发电子跃迁的能量阈值,直接带隙对应于平面对称的电子跃迁,而间接带隙则涉及晶格振动。这两个值对于理解ITO的光电性能至关重要。 此外,基于实验结果,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在1.5到4.5 eV能量范围内的ITO薄膜介电常量和光学常量数据,这套数据对于设计和优化利用ITO的光学器件,如太阳能电池、显示器和传感器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该研究深入探索了ITO薄膜的光学特性,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通过椭偏光谱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材料在光电子学中的潜在应用,并为未来的器件设计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