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等间距多变量MGM(1,m)模型的建模与预测

0 下载量 1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173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非等间距数据序列情况下的多变量MGM(1,m)模型的构建,旨在提高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作者通过建立非等间距MGM(1,m)模型来解决相互影响的多变量预测问题,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相比单变量非等间距GM(1,1)模型在预测精度上的显著提升。该模型适用于等间距和非等间距的数据建模,扩大了非等间距建模的应用范围。关键词包括非等间距、MGM(1,m)模型、最小二乘法和建模研究。" 在IT领域,特别是数据分析和预测建模中,多变量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处理多个相互关联的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影响。MGM(1,m)模型,即多变量灰色模型,是一种灰色系统理论下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它可以考虑多个输入变量的复杂关系。在这个模型中,“m”表示输入变量的数量,而“1”则表示模型的一阶线性特性。 非等间距数据是指数据采样时间间隔不一致的情况,这在实际应用中很常见,如传感器数据采集或金融市场数据记录。传统的预测模型通常假设数据是等间距的,但这种假设在实际问题中往往不成立,导致预测效果下降。 论文提出的方法解决了非等间距数据的挑战,通过采用非等间距MGM(1,m)模型,模型能够适应不同时间间隔的数据,提高了对复杂动态系统的预测精度。最小二乘法在这里可能被用作参数估计方法,因为它在处理线性模型时效率高且易于实现,能够最小化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 实例分析显示,对于相互影响的多变量非等间距数据,使用非等间距MGM(1,m)模型比为每个变量单独建立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更为精确。GM(1,1)模型是灰色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仅考虑一个输入变量,而MGM(1,m)模型扩展了这一概念,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输入变量。 这项研究为非等间距数据的多变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对于需要处理非常规时间序列数据的IT专业人士,如数据科学家、工程师和分析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强调了在处理非等间距数据时,考虑数据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使用适当的建模技术是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