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详解:人机交互理论、发展与关键技术

需积分: 46 7 下载量 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收藏 83KB DOCX 举报
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机交互课程总结主要涵盖了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设计原则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人机交互的核心在于研究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沟通,它包括人到计算机的输入和计算机到人的输出两部分。这个过程通常通过人机界面来实现,这个界面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体,负责支持双向信息传递。 课程中提到,狭义的人机交互与广义的人机界面有所区别,尽管两者经常被混用。人机交互更注重双向的通信,即交互,而人机界面则是这种通信的具体媒介。发展史上,经历了从命令行界面CLI到图形用户界面GUI(如WIMP界面)的转变,再到多通道人机界面MMI,体现了技术的不断进化。 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和谐的交互体验,涉及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等方向。集成化体现在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如网络无缝过渡和跨平台操作;网络化则强调信息无障碍分享;智能化关注理解用户意图而非精确指令;标准化则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规范。 在理论支持上,课程还涉及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何影响人机交互;人机工程学则关注如何确保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提升系统效率;虚拟现实作为人机交互的一个研究分支,追求真实感、沉浸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技术通过集成多种信息形式,提供更直观的交互体验;人工智能则着重于语义理解和解释,推动多通道系统的智能化;软件工程则从设计到实现,涵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 人机交互的核心三元素包括人(指导交互设计的哲学)、交互设备(如触摸屏、语音识别等)和交互软件(负责处理输入和输出)。研究内容还包括了独立模态交互技术、智能用户界面(整合多模态信息)以及在虚拟现实中的三维交互体验。 课程总结中还会介绍人机交互模型,这些模型是设计和评估交互系统的基础,通常包括用户模型、任务模型、界面模型、交互模型和评估模型等多个层面,以全面理解和优化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准备考试,并在未来的人机交互领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