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工程数据库课程:从人工管理到数据库系统

需积分: 3 2 下载量 1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1 收藏 403KB PPT 举报
"上海交大工程数据库课件涵盖了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科学与数据库的关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这是一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硕士课程的2005年3月的教学资料,旨在深入探讨数据库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源于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信息获取手段的提升以及数据量的急剧增加。随着信息形式的多样化和结构复杂性的提升,传统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旨在解决数据独立性、冗余度、共享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挑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和程序紧密耦合,无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引入了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系统,实现了程序与数据一定程度的独立,并允许数据共享,减少了冗余;数据库系统阶段,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更高级别的数据独立性和操作简便性,降低了冗余,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通常采用分层设计,这一概念在1975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提出。这种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如用户接口层、数据库管理层和物理存储层等。这种分层设计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同时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灵活性。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与应用程序分离,使得数据可以独立于特定的应用程序存在,便于数据的重用和更新。此外,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多种数据操作方式,如查询、更新和删除,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开发。以数据项为单位的存取方式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确度,而数据共享则大大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存储效率。同时,数据库系统还提供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应对大量复杂数据的处理需求。 上海交大的这份数据库课件详细介绍了数据库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核心特性,对于理解数据库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学习,读者可以掌握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数据库设计、管理和开发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