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并发高可用架构设计:原则与优化策略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16 10 下载量 1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1 收藏 218KB PPTX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构建高并发、高可用和可伸缩的系统架构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关键原则和策略。" 1. **空间换取时间**:通过使用多级Cache(如客户端缓存、反向代理缓存、应用端缓存、内存数据库)和静态化来优化资源利用,减少对后端系统的压力。缓存失效策略如Cache(数据库、中间件)的抖动管理,确保数据一致性。 2. **数据与计算切分**:数据切分(如分片)和分而治之(MapReduce)策略,以及基于数据分解的无共享架构,有助于提高处理能力和系统扩展性。本地化处理和多进程、多线程并行执行(MPP)能够提升计算效率。 3. **多维度可用性**: - 冗余:通过负载均衡(RoundRobin、hash)和失效切换(keepalived, heartbeat, zookeeper)确保服务可用。 - 容灾备份与恢复:采用热备、冷备、全量与增量同步,以及读写分离策略,提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 并发控制:根据并发量要求,调整一致性与可用性的权衡,例如通过应答确认事务机制(如rabbitMQ)和幂等性设计保证数据一致性。 4. **依赖关系管理**:模块化设计以降低耦合度,区分主次流程,尽可能采用异步处理,以满足一致性要求。例如,使用LSN(kafka)进行消息确认。 5. **监控分析**:实施多种级别的监控,满足不同时效性要求(实时、分钟、小时统计、实时查询)。通过日志等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问题。 6. **资源优化**: - 资源容量有限时,需实施流控、异步缓冲、请求排队、告警或丢弃策略,控制Socket连接(如短连接、长连接)以节省资源。 - 原子操作与并发控制:通过事务、乐观锁(如乐观锁、Latch、Mutex、信号量)、CopyOnWrite、CAS和MVCC等技术保证并发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 - 根据计算型和IO型任务选择合适的处理策略,如事件驱动异步非阻塞(NIO)、单线程(如redis)、多线程、协程(如erlang)。 7. **容错隔离**:对于异常状态的请求,采取引流、禁闭、黑名单等措施,考虑跨网重试和资源释放。确保无论正常还是异常,请求结束后都要释放资源。 8. **伸缩性**:系统设计应具备弹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水平或垂直扩展。例如,拆分服务以应对不同的负载情况,避免“一竿子处理”。 以上策略和原则是构建高并发、高可用、可伸缩系统架构的基础,旨在确保系统在面临大规模用户访问时的稳定性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