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平台代码覆盖率测试-GCC插桩技术解析

需积分: 12 22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1.45MB PDF 举报
"Linux平台代码覆盖率测试-GCC插桩前后汇编代码对比分析" 这篇文档主要讨论的是基于AT89C52微控制器的数控直流电流源设计方案,同时涉及到了Linux平台上的代码覆盖率测试技术,特别是GCC插桩和GCOV工具的使用。代码覆盖率测试是评估软件测试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帮助开发者了解程序中哪些部分被执行过,以及执行的频率。 首先,文章提到了Linux平台上代码覆盖率测试的一种方法,即使用GCC的插桩技术。插桩(Instrumentation)是在源代码或汇编代码中插入额外的代码来收集执行信息,如基本块(Basic Block)的执行情况。基本块是程序中的一段连续指令,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GCC在编译时可以自动插入这些统计代码,以便在运行后通过生成的`.gcda`和`.gcno`文件来分析覆盖率。 在插桩前后,汇编代码会有所不同,插入的桩代码用于记录执行信息。例如,文章中提到的数组`.LPBX1`中的静态数值会被写入到`.gcda`文件中,每个计数值由8个字节表示。这些计数值对应于程序中的不同基本块,表示这些块在执行期间被访问的次数。`.gcda`文件的格式分析也在相关博客链接中提及。 文章还介绍了基本块图(Basic Block Graph)的概念,包括有效基本块图和含桩点信息的有效基本块图。这些图提供了程序控制流的可视化表示,有助于理解代码的执行路径。在分析插桩位置和执行情况时,这些图尤其有用。 在附录中,文章引用了`./gcc/basic_block.h`文件,这是GCC源码中对基本块的定义。基本块不必从标签开始,也不必以跳转指令结束。它们可能包含条件执行的指令(COND_EXEC),即使条件不满足,这些指令本身也会被执行,但条件表达式可能不会执行。 这篇文章提供了关于嵌入式系统设计和Linux平台代码覆盖率测试的实用信息,特别是涉及到GCC插桩技术在生成代码覆盖率数据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测试,开发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程序的执行情况,从而提高代码质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