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M中继系统误码率分析:再生与非再生方式

需积分: 3 1 下载量 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306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基于1-1-M模型的中继系统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作者朱贵伟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他研究了一个由一个发射机、一个中继台和一个具有M根天线的接收机组成的两跳中继模型。在研究中,他分别分析了再生中继和非再生中继两种方式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在再生中继下,论文提供了系统误码率的精确解析解,而在非再生中继下,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只给出了误码率的上下界。通过计算机仿真,论文的结果得到了验证,表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为Relay系统的误码率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中继技术在解决高频段无线通信的路径损耗和覆盖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共享天线资源,它可以改善信道条件,增强信号接收的SNR,提升信道容量,并降低误码率。文中提到了三种中继策略:固定中继、选择中继和冗余中继,每种策略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效率考虑。" 这篇研究论文深入研究了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如何利用中继技术来优化通信性能,特别是关注在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的误码率。朱贵伟的研究采用1-1-M模型,这是一种简单的中继架构,包括一个发射机、一个中继站和一个具有多个天线的接收机。再生中继和非再生中继是两种常见的中继方式,它们在信道条件和数据转发策略上有所不同。再生中继会解码并重新编码接收到的信息,而非再生中继则简单地转发原始信号,不进行解码处理。在再生中继的情况下,朱贵伟能够得到误码率的封闭形式解,这对于理解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然而,在非再生中继下,由于数学上的复杂性,只能给出误码率的界限估计。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三种中继策略:固定中继始终使用中继器转发,选择中继只在源到中继的信道质量高于阈值时才使用,冗余中继则在源到终端链路失败时才启动中继转发。这些策略各有优劣,适应不同的网络条件和频谱效率需求。通过仿真,作者证明了他的理论分析与实际性能表现一致,进一步巩固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 这篇论文对于理解和优化中继系统在高频率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提高通信质量和降低误码率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和分析工具。它强调了中继技术在克服高频率通信的挑战,如路径损耗和覆盖范围限制,以及提升网络性能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