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岱沟露天煤矿: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预控长效机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2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68KB PDF 举报
黑岱沟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是在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展开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较弱,安全事故频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构建一个长期且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成为了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神华集团提出并实施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一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旨在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应对生产规模扩大、安全压力剧增的问题。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一个管理流程和两个理论支柱。管理流程涉及五个关键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制定、危险源监测和预警,确保对"人、机、环、管"四种危险源的控制具有程序性和一致性。其中,海因里希法则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黑岱沟露天煤矿在1990年开始建设,经历了逐步扩建的过程,到2014年生产能力达到3400万吨。由于其独特的露天采矿技术,复杂的生产工艺、众多设备和工种以及频繁的协作作业,使得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黑岱沟露天煤矿积极响应神华集团和准能公司的号召,于某个时间点开始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适应其生产需求,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整个体系建设过程中,黑岱沟露天煤矿遵循系统化原则,分为风险辨识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和预控保障机制五个部分,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风险防控。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旨在形成一个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到事后应对的完整链条,以期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减少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从而构建起稳固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