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从起源到发展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0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913KB PPT 举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由李宝平教授在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系授课,其邮箱为libaoping@hpu.edu.cn。本课程详细探讨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演变。 首先,从微机的起源说起,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由莫奇来和爱克特设计,利用电子管技术,旨在解决军事需求中的复杂计算问题。尽管体积庞大,但ENIAC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端,其庞大的规模和5万次/秒的运算速度反映了早期计算机的先进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第二代计算机(1957-1964)采用晶体管,这显著缩小了设备尺寸,提高了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引入了磁芯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并促进了COBOL和FORTRAN等高级编程语言的出现,催生了程序员和计算机系统的专业人才,以及软件产业的兴起。 进入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4-1972),德州仪器的Jack Kilby发明集成电路,将更多电子元件集成到硅片上,使得计算机更小型化、能耗降低,同时也催生了操作系统,实现了多任务处理。 最后,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至今)的出现,LSI和VLSI技术让芯片容纳数十万乃至百万个元件,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便携性和价格下降,功能强大且可靠性提升。这些进步使得现代微型计算机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家用电脑到移动设备,无处不在。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生不仅能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还能掌握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基本硬件组件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这对于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