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计算机考研真题解析:基础理论与二叉树结构

需积分: 3 2 下载量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02 收藏 345KB DOC 举报
2009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专业统考真题包含了多个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以下是对部分试题的详细解析: 1. **数据结构与算法**: - 问题1考察了操作系统中的数据缓冲区设计,通常情况下,为了解决计算机与打印机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使用的是队列(Queue)结构,因为数据的输出顺序和输入顺序不同,队列的先进先出(FIFO)特性能满足这一需求。 2. **栈与队列操作及应用**: - 题目2涉及栈和队列的操作,根据描述,元素先入栈后出栈,再入队列,最后出队的顺序是bdcfeag,这表明栈的最后一个出栈元素a并未被立即放入队列,所以栈的容量至少需要包含能存放所有元素,即至少3个(可以存放abc)。 3. **二叉树遍历**: - 题目3给出了二叉树的遍历顺序,根据节点序列3,1,7,5,6,2,4,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中序遍历(In-order),因为是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的顺序,对应选项NRL。 4.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 - 题目4要求识别哪种二叉排序树符合平衡二叉树的定义,平衡二叉树的特点是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从给出的图形看,没有明确说明是否平衡,但至少是合法的二叉排序树。 5. **图论基础**: - 题目6讨论了森林到二叉树的转换以及二叉树中父节点的关系,结点u可能是v的父结点的父结点,意味着u在森林中可能与v有多种关系:u可能是v的直接父节点(I,父子关系)、或者它们共享同一个祖先(III,u的父节点与v的父节点是兄弟关系)。 6. **图的性质**: - 题目7中,无向连通图的特性包括所有顶点的度之和为偶数(因为每条边贡献了两个顶点的度数,总和为偶数)、边数等于顶点个数减1(构成一个环),选项C错误,因为所有顶点度数之和是偶数,所以边数不可能少于顶点个数减1。 7. **B树与堆**: - 题目8考核B树的基本定义,B树要求根节点最多有m棵子树,所有叶节点在同一层,关键字有序,但叶节点间的链接不是通过指针,而是通过关键字的范围来链接。 8. **排序算法**: - 题目10中,根据序列11,12,13,7,8,9,23,4,5,第二趟排序后的结果呈现出部分有序性,且没有跨半区的交换,这符合插入排序的特点,因此答案是插入排序。 9. **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 - 题目11中,冯·诺依曼计算机区分指令和数据的关键是程序计数器(PC)和指令译码器,指令是按照特定顺序执行的,数据则根据指令的地址读取,两者虽然都是二进制形式,但依据不同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结构进行区分。 以上就是部分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了数据结构、图论、排序算法和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