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网的布设与测量技术解析

需积分: 43 2 下载量 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8.35MB PPT 举报
"定义及计算公式-第六章 GPS网的布设" GPS网的布设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在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精确测定网中各点的坐标来实现高精度的空间定位。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探讨GPS网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定义了“独立基线”的概念,它是测定网中所有点坐标所需最少的基线数量。每个基线是两个GPS接收机之间同步观测得到的坐标差,这些基线构成了GPS网的基础。独立基线的数目直接影响到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计算独立基线数的公式如下: 必要独立基线数 = 网的总点数 - 已知点的数量 这个公式说明了在设计GPS网时,需要考虑已知点的数量,因为已知点可以提供起算数据,减少需要独立测定的基线数量。 在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GPS)测量中,有两种主要的定位方式: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绝对定位直接确定地固系下的坐标,而相对定位则通过测量基线向量,即两点间的坐标差,来确定位置。GNSS测量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放样、变形监测、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可以选择静态定位、动态测量、实时处理或事后处理等模式,以达到从厘米级到米级的定位精度。 例如,在国家高精度GNSS网的布设中,通常采用静态定位和载波相位测量,以实现毫米级的精度,适用于地壳形变监测。而在工程放样中,动态测量和实时处理的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可以满足分米至厘米级的精度要求。GIS数据采集则可能使用伪距测量,精度在米级至亚米级,适合于快速数据获取。资源调查往往关注较低精度的测量,以便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踏勘和调查。 在实际作业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术语,如观测时段,即连续观测卫星信号的时间;同步观测,指多台接收机同时观测相同卫星;基线向量是同步观测结果的坐标差;截止高度角是接收机筛选卫星的最低高度角限制;采样间隔则是接收机观测数据的时间间隔。这些术语和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GPS网的观测质量和精度。 GPS网的布设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网的点数、已知点的数量、定位模式、测量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式,以确保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实现最优的定位效果。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高效、准确地实施GPS测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