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控制的高增益宽带放大器设计

需积分: 50 14 下载量 1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255KB PDF 举报
"本文档介绍了一个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放大器设计,主要关注功率放大部分和单片机在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中使用了运算放大器THS3001和功率对管2N2905A及2N22219A构建后级功率放大器,实现了低输出阻抗、宽通频带和高输出电压的能力。单片机,特别是MSP430F247,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输入、控制增益,并通过D/A转换器TLV5619产生精确的控制电压以调节增益。设计还包括键盘检测和显示控制模块,确保增益的连续可调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本设计中,单片机扮演了关键角色,其功能包括: 1. **键盘检测模块**:这个模块监听用户的按键操作,记录并处理用户对增益设置的需求。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设定放大器的增益值。 2. **控制电压模块**:根据用户设定的增益值,单片机生成相应的D/A转换器控制字串,该控制字串被送入TLV5619,进而生成控制VCA820的电压。这使得增益控制可以实现连续可调,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3. **增益控制**:通过VCA820,单片机能够控制放大器的增益,同时预置3dB带宽,并在显示器上显示相关信息。这种程控增益放大不仅简化了操作,还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在硬件设计方面,前级使用OPA690和VCA820进行信号放大,后级采用THS3001和分立元件组成的功率放大器,实现了大于10V的有效值输出。后级电路采用了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同相放大器结构,由2N2905A和2N22219A功率管构成乙类功率推挽输出,确保了足够的负载驱动能力。 此外,系统设计中考虑了电磁兼容性和PCB布局,以提升增益带宽积和输出电压幅度。加入的后级负反馈补偿输出级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减少了直流零点漂移,增强了抗干扰能力。 整体方案对比中,提到了两种可能的增益控制方案。第一种方案使用分立元件,虽然成本较低但电路复杂,增益调节困难且稳定性差。第二种方案采用一级程控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简化了控制,但增益精度可能不高。而实际设计结合了这两种思路的优点,实现了高增益、宽频带和高精度的增益控制。 这个设计展示了单片机在自动增益控制领域的应用,通过精确的数字控制实现了放大器性能的优化,适合于需要灵活增益调整和高性能输出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