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发展与结构解析-从BCD码到二进制
需积分: 23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1.14MB PPT 举报
"这篇资源是关于单片机的电子教案,特别关注了BCD码与二进制数的转换。内容出自《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由赵秀珍和王乃钊制作,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教程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结构、特点、发展历史,以及不同阶段的代表产品。"
单片机是将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集成在单个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自1976年以来,单片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 第一阶段(1976~1978年):以Intel公司的MCS-48为代表,初步实现了单片结构,主要用于工业控制。
2. 第二阶段(1978~1982年):出现高性能单片机,具有串行I/O口,更广泛的寻址范围和更丰富的指令系统。
3. 第三阶段(1982~1990年):16位单片机阶段,如Intel的MCS-96,具备更强的实时处理能力和更多的内置功能。
4. 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微控制器全面发展,追求高速、高运算能力、大寻址范围和低成本。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包括:
- RAM以寄存器结构形式,提高存取速度。
- 程序存储器ROM和数据存储器RAM在空间上分开,利于管理。
- 引脚设计为多功能,适应不同应用需求。
- 具有一个全双工串行接口,增强I/O口和外部设备连接能力。
- 拥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提升系统灵活性。
- 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可位寻址的位地址空间,增强编程效率。
教程还提到了4位和8位单片机,如MCS-51系列,这些单片机具有不同的制造技术和片内程序存储容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BCD码(Binary-Coded Decimal)是一种用二进制表示十进制数的方法。在单片机中,BCD码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是常见的操作,这在处理数字显示、数据存储或计算时尤为关键。转换过程通常涉及到特定的算法和程序流程,如图4-6所示的程序流程图,但具体细节未在摘要中给出。在实际应用中,理解这种转换对于单片机程序设计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涉及数值处理的项目。
144 浏览量
115 浏览量
2009-10-08 上传
2014-09-01 上传
2010-10-31 上传
2022-11-03 上传
2010-11-29 上传
2010-12-29 上传
2009-09-1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