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冷涡暴雨的水汽源地及其贡献分析(2015)

需积分: 16 1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980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近50年来东北地区冷涡暴雨的水汽来源及其贡献率,通过采用HYSPLIT v4.9轨迹追踪模型,该模型以2.5°×2.5°的再分析数据驱动,对308个东北冷涡暴雨事件中的关键气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东北冷涡暴雨主要受到四个水汽源地的影响: 1. 西太平洋及相邻海域,包括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渤海和东海,是最大的水汽贡献者,平均贡献率高达39.8%。这些海域由于温暖的海洋气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 2. 孟加拉湾-南海海域,贡献率为32.1%,同样为重要的水汽供应区域,其湿热气团在暴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 欧亚大陆,特别是贝加尔湖附近,贡献率为20.9%,尽管地理位置相对较远,但干冷气团的输送对暴雨过程也有影响。 4. 东北地区自身,水汽贡献率最低,仅占7.2%,表明该区域内水汽源相对有限,更多依赖于外部输入。 研究还指出,欧亚大陆主要输送700 hPa高度附近的干冷气团,而各海域则输送800 hPa高度以下的暖湿气团,这种气团性质的变化对东北冷涡暴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东北地区气候变化以及暴雨预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有助于提高对该类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准确性和预警能力。 关键词:东北冷涡、轨迹追踪、水汽源地 该论文的研究方法、数据处理和结论为气象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对于提升我国东北地区气象科学研究水平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机制,从而为气象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