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编译原理期末考试试卷与解析

需积分: 33 1 下载量 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80KB DOC 举报
"这是一份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编译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共有4页,考试时间为2011年12月25日。试卷包含选择题、简答题等部分,涉及编译程序的构造、文法的类型、编译过程的不同阶段等多个知识点。" 这篇试卷涵盖了编译原理的多个核心概念,以下是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1. **编译程序的遍数**:选择题的第一题提到,将编译程序分为若干“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有限的机器内存并提高机器的执行效率。编译程序通常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处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后端处理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2. **编译程序构造**:构造编译程序需要掌握源程序、目标语言以及编译方法。这意味着需要理解源代码的语法结构,了解目标代码的格式,以及采用合适的方法(如LL、LR、LL(k)、LR(k)等)进行分析和转换。 3. **文法与语言的关系**:文法G描述的语言L(G)是指由起始符号S推导出的所有符号串组成的集合。题目中的选项C对应了这种描述,即L(G)={α|S⇒*α, α∈(VT∪VN)*},表示所有从S出发经过零次或多次推导得到的、包含变量和终结符的字符串集。 4. **编译程序的时间消耗**:编译程序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用于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其次是目标代码生成和错误处理。选项B(语法分析)可能是正确答案,因为这个阶段通常涉及复杂的符号表操作和解析树构建。 5. **文法类型**:文法G[S]的产生式S→aBB→AaB→b是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的例子。文法的类型决定了它可以描述的语言复杂度,例如,正则文法只能描述正则语言,而上下文无关文法可以描述更复杂的形式语言。 6. **二义性文法**:二义性文法指的是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分析路径可以推导出相同的字符串,这可能导致编译器无法确定正确的语法结构。例如,文法G:E→E+E|E*E|i,当解析表达式“i*i”时,可能产生两种解释:“(i*i)”或“i*(i)”。 7. **目标代码类型**:编译器生成的目标代码可以是汇编指令代码、可重定位指令代码,但不可能是中间代码,因为中间代码是编译过程中的临时表示,而非最终目标代码。 8. **词法分析器的输入**: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源程序,它将源代码分解成单词符号串,为后续的语法分析提供基础。 这份试卷的其他部分涉及到了LR(1)文法的状态合并、编译程序的功能、文法的冲突分析等主题,这些都是编译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