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入门精通:历史演进与选择策略

3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506KB PDF 举报
DCS(集散控制系统)入门到精通教程深入讲解了DCS的历史演进和技术要点。自1975年DCS诞生以来,经历了三次关键变革。早期的DCS系统主要特点是操作站硬件、操作系统和监视软件定制化,由各厂家独立开发,通信网络主要采用轮询方式。进入80年代,通信网络逐渐采用令牌方式,而90年代则是通用操作站的兴起,如PC机和小型机的普及,操作系统如UNIX和NT的应用,其中UNIX因其稳定性被广泛选用。 控制器的变化相对较小,但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引入,I/O板功能有所增强,部分采用智能设计。用户在选择DCS系统时需考虑多个因素:首先,供应商的技术专长与特定行业的匹配程度,如Honeywell在石化行业应用广泛,Bailey在电力行业常见;其次,系统的适用规模,大型系统通常选择支持NT的操作系统;再者,价格是决定因素,国产DCS相比进口产品有显著的价格优势。 DCS的基本架构由四个部分组成:I/O板、控制器、操作站和通讯网络。虽然国际上各厂家在I/O板和控制器技术上的差距不大,但控制器内部算法的复杂性和I/O板的智能化程度有所区别。操作站的选择尤为关键,包括PC机或小型机作为硬件平台,以及采用UNIX或NT操作系统,专用或通用的监视软件。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协同性能能有效降低死机风险。通讯网络技术的提升显著,如轮询方式与例外报告方式之间的性能差距可达到七八倍。 在后续教程中,特别关注了DCS的最新发展,焦点转向通用操作站,这些操作站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业自动化需求。DCS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技术进步与行业特性的紧密结合,以及用户需求驱动的创新趋势。通过学习这个教程,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DCS系统的设计原理、选择策略以及实际操作技巧,从而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取得更高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