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从背景到概念解析

需积分: 47 1 下载量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7.97MB PPT 举报
"数据仓库出现的背景和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数据仓库作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分析需求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重要工具应运而生。在早期,由于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成熟,企业的业务系统逐渐建立,但这些系统往往各自独立,形成了数据孤岛,使得数据集成变得困难。同时,传统的在线事务处理(OLTP)系统在处理报表和复杂查询时表现出不足,尤其是在处理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性要求不那么高的分析任务时。 数据仓库与OLTP系统有显著的区别。OLTP系统是面向具体应用的,以事务处理为核心,数据实时性高,但不存储大量历史数据,且主要服务于日常运营。相比之下,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用于分析和决策,它能存储大量的历史数据,并允许大规模的数据检索,对实时性要求较低,但对性能要求相对宽松。分析型系统与操作型系统的主要差异在于数据类型、数据准确性、可更新性、操作模式以及数据处理量等方面。 数据仓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Bill Inmon在1991年提出企业级数据仓库的概念,但初期实施遇到挑战。随后,Kimball倡导数据集市策略,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也带来了数据集成和一致性问题。在1996年至2001年间,业界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趋向于融合,形成了企业信息工厂(Corporate Information Factory)的概念,包括企业数据仓库(EDW)、操作数据存储(ODS)和数据集市(Data Mart)等组成部分。 数据仓库的四个关键特征定义了其本质: 1. 面向主题:数据仓库围绕特定业务领域或主题进行组织,提供更深度的洞察。 2. 集成的:通过ETL(提取、转换、加载)过程,将来自不同源的数据统一整合,消除数据不一致。 3. 随时间变化:数据仓库记录历史数据,反映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4. 不可更新的:一旦数据被加载到仓库,一般不允许修改,以保持数据的历史完整性。 例如,在保险业,数据仓库可能会围绕“客户”、“保单”、“索赔”等主题进行组织,以便更好地分析风险、识别销售机会和优化业务流程。 数据仓库是为了解决业务分析需求和数据集成问题而诞生的,它通过集成多源数据,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视图,支持决策者进行深入的业务分析和战略规划。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仓库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也在持续演进,以适应更加复杂的企业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