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nal7(t)窄叶突变体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582KB PDF 举报
"水稻窄叶突变体nal7(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游小庆,桑贤春等人,发现于EMS诱变群体中的水稻窄叶突变体,表现为叶片变窄、节间变细、结实率降低,遗传分析显示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RM14379和RM14427之间。"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水稻中的一个窄叶突变体——nal7(t),这一突变体是在EMS诱变过程中在缙恢10号品种中发现的。突变体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表型特征,包括叶片显著变窄,节间变细,以及结实率下降。在成熟期,其功能叶片的宽度仅为野生型的74.69%,倒一、二、三节的宽度分别减少到野生型的45.10%、57.38%和74.63%,总叶脉数也减少了约22.64%。这些变化表明,nal7(t)突变可能影响了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理机能。 遗传分析揭示,这个突变性状是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通过使用SSR(简单序列重复)标记,研究人员成功将这个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的长臂上,具体位置在RM14379和RM14427这两个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cM和3.0cM。由于该基因与已知的nal7基因位于相同染色体区段,故暂时被命名为nal7(t)。 窄叶突变体在水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叶片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其形态变化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效率和抗逆性。在水稻育种中,叶形尤其是叶片宽度是决定株型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例如,吴钿等人的研究指出,剑叶和倒二叶宽度增加可以提高产量,而倒三叶过宽则可能导致产量降低。唐文帮等的研究也证实了叶片宽度与光合速率和单穗质量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 NAL1到NAL7这七个已知的窄叶基因,分别定位在不同的染色体上,表明水稻窄叶性状的遗传复杂性。nal7(t)的发现和定位为理解稻叶形态变异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未来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改良水稻株型和产量提供了可能的靶标基因。 水稻窄叶突变体nal7(t)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水稻叶片形态变异遗传基础的理解,也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