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可信度量模型:软件行为分析与安全防护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73KB PDF 举报
"软件行为的一种静态可信度量模型 (2012年) -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2 第27卷第4期 - 刘贵堂、周正、周鲁苹 - 论文"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2012年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一种静态可信度量模型来评估软件行为的可信性,特别是在用户必需的软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或破坏行为比例较低的情况下。传统恶意代码分析技术并不适用于此类软件的可信度量,因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首先,论文提出了理想化的“主体行为静态可信的强约束条件”,这是针对软件行为可信性的高标准,意味着软件必须无任何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元素。然而,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复杂性和困难,作者随后引入了“主体行为静态可信的弱约束条件”。这一弱约束条件考虑了三个关键因素:软件业务流程的确定性,软件代码的可见性,以及信息资产风险的可评估性。这些条件旨在确保软件能够按照预期的业务流程稳定运行,代码可以被充分理解和验证,同时能评估潜在的风险。 基于弱约束条件,论文构建了一个模型的实现框架,该框架专注于静态分析,即不执行软件的情况下,通过对源代码或可执行代码的分析来评估其可信度。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软件运行前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从而为用户和信息系统提供预先的保护。 论文指出,静态可信度量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用户依赖特定软件来管理信息资产时。软件的可信性不仅关乎其功能的一致性,还涉及到防止病毒、木马和其他恶意攻击的能力。随着软件复杂性的增加,静态分析作为度量软件可信性的方式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这种静态分析模型,可以有效地度量软件是否按照用户的需求如实运行,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对信息系统或信息资产构成威胁的因素。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护策略,确保软件的安全运行。 这篇论文为软件可信度量提供了一种静态方法,强调了在软件生命周期早期进行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为保障软件安全性和提升整体信息系统的可信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