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浆锚杆界面力学特性研究及极限荷载计算

0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27MB PDF 举报
"砂浆锚杆锚固段的界面力学特性" 本文主要探讨了砂浆锚杆在砂浆体-岩体界面的力学特性,特别是当砂浆锚杆发生砂浆体-混凝土基体界面破坏时的情况。通过对实验室模型试验的研究,作者宋志飞等人深入分析了砂浆锚杆在受力过程中的界面裂缝发展过程。 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荷载-滑移曲线来观察和理解界面破坏的动态。荷载-滑移曲线是评估材料或结构在受力状态下变形情况的重要工具,它揭示了界面在加载过程中从稳定到失稳的演变过程。界面裂缝的开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初始接触、微小滑移、应力集中区域形成以及最终的破坏。 在分析模型建立方面,研究团队借鉴了Stang的计算理论。Stang的理论通常用于研究材料界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其核心在于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界面的破坏行为和相关的力学参数。研究人员利用这一理论,计算出了界面开裂的表征参数,如剪切强度、剥离强度等,这些参数对于理解和预测砂浆锚杆的失效模式至关重要。 此外,他们还推导出了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能够准确预测砂浆锚杆在达到破坏状态时的最大承载能力。通过将推导出的公式应用于试验数据,他们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到的极限荷载表现出了良好的一致性,这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砂浆锚杆在煤矿、隧道工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界面力学特性直接影响着锚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砂浆锚杆锚固段的界面力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预测锚杆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从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因界面破坏而导致的工程事故。 这篇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砂浆锚杆在砂浆体-混凝土基体界面的力学行为,提供了界面力学特性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为砂浆锚杆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工作对于提升地质工程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于砂浆锚固技术的项目,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