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内存与地址重定位详解

0 下载量 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9 收藏 3.52MB PPTX 举报
操作系统原理课件深入探讨了计算机内存体系的基础概念,特别是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区分。内存,如内存储器,直接由中央处理器(CPU)访问,其存储单元以字节为基本单位进行编号,形成逻辑地址,即相对地址或虚地址,通常以0为起点。这种地址形式是为了便于编程,但实际执行时需要通过地址重定位将逻辑地址转化为物理地址,以便CPU能够准确寻址。 地址重定位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它解决了程序在内存中的实际物理位置与用户程序逻辑地址之间的对应问题。有三种主要的地址定位方式: 1. 固定定位:这是早期单板机或单用户系统中的常见做法,程序员预先指定程序的存储位置。但在多用户或多任务环境中,确保地址的唯一性变得复杂,因为这可能需要严格的内存管理。 2. 静态重定位:在编译和连接完成后,程序中的相对地址被转换为绝对地址,然后由装入程序或重定位程序模块根据作业的内存分配进行一次性调整。这种方法的特点包括在运行前完成地址调整、由软件执行无需硬件干预、以及一次性的地址变换,但若程序在内存中移动,需再次进行重定位。 3. 动态重定位:这是一种在运行时进行地址调整的方式,程序中的逻辑地址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当前的内存状态实时转换。这种机制允许程序在内存中动态移动,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但可能导致性能开销,因为它需要每次指令执行时都进行地址查找。 操作系统原理课件详细讲解了内存管理和地址重定位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这对于理解计算机硬件如何与软件交互、程序的加载和执行过程至关重要。学习这些概念有助于深入理解计算机架构和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