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Generator:模型驱动开发中的代码生成框架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30 收藏 922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MDAGenerator是一个基于模型驱动架构(MDA)的代码生成器框架,它利用UML模型以及Soulspace模板引擎来自动化生成软件代码。MDAGenerator将代码生成过程简化,并且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标准化。该框架提供了多种模块,例如MDAXmi存储库、MDA存储库、MDA模板库和MDA域元模型,用于支持整个代码生成的流程。MDAGenerator项目被划分为不同的子模块,其中包含eclipse项目,便于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者进行开发和构建。开发者可以使用Baumeister或者GlobalBuild这两种构建工具来构建模块。项目文档已经包含在MDAGenerator模块的doc目录中,而模板语言的文档可以在TemplateEngine存储库的TemplateEngine/doc目录中找到。虽然MDAGenerator当前不再处于积极开发中,但为了历史记录而发布,它为后来的MDDGenerator项目提供了基础。原先分散的单个模块存储库现在已经被合并到一个MDAGenerator存储库中,以简化管理和访问。" 知识点: 1. 模型驱动架构(MDA): MDA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方法论,它关注于利用模型的抽象来指导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MDA通过UML等建模语言创建平台无关模型(PIM),然后通过平台特定模型(PSM)将这些抽象模型转换为具体平台上的代码。 2. Soulspace模板引擎: Soulspace是一个模板引擎,允许开发者通过定义的模板来生成代码。MDAGenerator采用了Soulspace模板引擎,意味着它能够根据预定义的模板快速生成符合特定模式的代码。 3. UML代码生成器: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软件工程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标准建模语言。UML代码生成器能够将UML模型(通常表示系统设计)转换成实际的源代码。 4. MDAXmi存储库: XMI(XML Meta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用于交换元数据的XML格式,MDAXmi存储库可能包含用于解析和处理XMI文件的代码,这些文件包含了模型的结构化描述。 5. MDDGenerator: 此生成器是MDAGenerator的后续产品或变体,可能提供了更先进的功能或改进了原有框架。 6. Eclipse项目: Eclipse是一个开源的软件开发平台,MDAGenerator框架的各个模块以eclipse项目的形式存在,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eclipse开发环境中。 7. Baumeister和GlobalBuild构建工具: 这些工具用于项目构建和管理。Baumeister是一种自动化构建系统,而GlobalBuild可能是一个项目构建管理工具,MDAGenerator使用这些工具来自动化构建过程。 8. 模块化和存储库管理: MDAGenerator框架的代码被组织成模块,并集中在一个存储库中管理。这种模块化方法便于团队协作,并简化了代码的维护和版本控制。 9. 文档管理: MDAGenerator模块包含专门的文档目录,为用户提供生成器使用文档和模板语言文档。良好的文档是软件开发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0. Java编程语言: 根据提供的标签信息,MDAGenerator项目显然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Java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支持面向对象、跨平台和网络编程等特点,非常适合构建复杂的软件系统。 11. 软件开发的自动化和代码生成: MDAGenerator框架的核心目的是减少重复性代码编写的工作量,通过自动生成代码来加速软件开发过程,并确保代码的一致性和减少人为错误。
2012-09-08 上传
由《Ext JS源码分析与开发实例宝典》作者:彭仁夔团队开发而成 90%以上代码可以生成验证、生成三层代码、生成完善的权限系统、生成数据库等功能 功能之强大用了就知道! 两年前,我负责指导Java方向实训,在最后评审准备过程,.Net组负责人要求Java和.Net的归结一起统一评审,Java指导老师们的第一反应是Java和.Net开始怎么能相提并论? 为什么不能并论?是因为Java开发阳春白雪?在我们的潜意识中,Java开发就是让程序员(学生)一行一行地编写代码,编写HTML、CSS等,而.Net开发只要把控件拖到页面上即可,Java开发的效率一定比.Net低很多很多。 那么能不能提高Java的开发效率呢?作者经过分析并总结思考,发现业务系统有一定的共性所有操作,即增删改查,既然有共性,那么能不能抽象出来? 可以思考一下,通过继承、组件化等重用设计方式是可以抽象代码的共性,但是不同表(实体)增删改查的内容是不同的,通过泛型也很难抽象出来的。如对于A表的查询和对于B表的查询都需要使用到SQL语句,怎么去剥离出来? 此时,我们就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把它们抽象出来更高层级的模板,然后把不同数据传入该模板的占位符,这样就变成不同的代码,这种方式就是代码生成技术。 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代码生成及重用设计仿若陌路人,互相排斥。重用设计中很多的共性是不能抽象出来的,而一味追求生成,造成大量的雷同代码,是重用设计人员或真正开发人员最不能容忍的事件。 如果把它们两个结合起来,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首先通过重用设计抽象其能抽象的代码,其不能抽象的共性通过生成技术生成,开发效率就会成倍增加。以前我们都是在X或y轴上分别进行,其最大的点也不过是线,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其变成一个平面,把我们的重用从点提高到面。如下图所示: 面。如下图所示, Y重用 现在的软件开发不再仅仅是编写代码,重用等,而是需求调研、架构设计、数据库、编码开发、测试部署等过程的有机组合,组合的好与坏,其结果相差万里,这就是著名的米格-25效应。 在开发过程怎么去把这些最大效应化呢?回想一下我们的开发流程: 需求开发,形成文档 采用powerDesigner等进行实体及实体关系的设计 通过Pdm创建数据库 在开发工具中创建搭建项目 通过相关的工具(hibernate tools,myeclipse)生成实体 设计及编写Dao 设计及编写Service 设计及编写Action及相关页面 这样的线性流程有着极大的问题,首先架构师或数据库专家不是圣人,设计数据库,Dao,Service接口之后,就不需要修改,在编码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修改,特别是那种那只懂数据库的专家在设计之后,开发人员怨声载道。另外设计的dao,service接口及实现很多都用不着,用得着的根本就没有设计。因为需要的dao,service很多都是由页面根据取数操作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编写。 开发过程的修改,就会带来原前置流程步骤的修改,所以软件开发完成之后,不会有很多公司其PDM与数据库、实体是一一对应的。而有一些是必须要修改,如在实体中修改属性,一定要到数据库中修改,到dao,service,action,page一一进行修改,如果修改的是外键属性,修改的代码更为复杂。开发人员最痛苦的事情就无穷无尽的修改,领导简单的一句话:不就修改一个属性吗?你可能就要改一个下午。 能不能有这样的方法呢?修改一处其它处跟着改,这时就需要把原来的线性流程乾变换,改成为无前置的试,即卫星城的方式,中心城就是模型,可以称为Domain、域、实体,在实体的基础是加上一些设计,如下图所示: 现在只要中间模型发生变化,其变化会通过其背后的关系推向卫星城,让其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就像蝴蝶效应一样。 此时,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开发,开发不仅仅是代码,开发不仅仅是处理代码之间关系,还需要处理与数据存储的关系,与测试部署关系等。 这些关系我们需不需要去体现出来,肯定需要。我们可以把这些关系看作是软件中区别于业务逻辑属性的特殊属性,这种属性主要包括: 与数据存储之间的关系 代码结构组织的方面(如采用三层) 与设计及设计文档的关系 与开发模型(如瀑布)的关系 与需求及需求变更的关系 与测试部署之间的关系 除了这些特殊关系,代码中还有实体之间的关系,业务关系等。 我们可以发现软件不单纯是一个对象,而且是一组关系。它们相互关联,相互牵制。 续而推之,我们编写的类也是关系,是处理一类事物的抽象关系。泛型是处理类的抽象关系。所有东西都是关系体。 那么能不能在现有的面向对象的理论上推进一步呢?世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对象,而是不同的对象相互发生关系的有机结构体(可以称为关系体),只有这样,世界才多姿多彩。就算是一个个对象,它也不是静止的,它的内部也是由不同分子原子发生作用的结果,可以讲对象也是一个关系体。 软件是用来对世界进行描述的一种方式,最初我们采用过程的编程,后来与世界的描述不相符,所以就出现了面向对象,而现在面向对象并不能很好地解析如抽象类,Service类等。要解释这些东西,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关系来表达。也就是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可以更进一步地改进为面向关系编程方式。 面向关系编程需要首先需要找到软件模型与需求、架构,数据,测试,部署之间的变化关系。这些关系有业务层面的,也有开发层面的。这种关系可以抽离出来,形成模板。 接下来把业务模型+关系模板通过工具生产出来,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软件。Mgicode(码奇)生成器就从这里出发,帮我们抽象软件背后的关系,提高开发效率。 所以通过Mgicode生成器,你可以获得如下好处: 根据设计(pdm,数据库等)快速生成可运行的项目。 修改实体之后,会帮助你找到所有需要修改的东西,并且给出最佳的修改方案。 统一代码编程风格(如同一项目中选择几种不同日历控制) 把自己的项目模板化(关系化),方便之后使用 把模板化的项目放到Mgicode市场获得一些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