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东滩湿地遥感分类:GIS与神经网络的协同应用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13KB PDF 举报
本文以2010年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期的论文《结合GIS数据的神经网络湿地遥感分类方法:以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为例》为例,研究者栗小东、过仲阳、朱燕玲和戴晓燕针对湿地分类这一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采用了改进的BP(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将多源遥感数据如TM(Thematic Mapper)图像的光谱信息主成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数据作为输入参数。 在湿地遥感分类中,作者将这些数据融合,目的是提高分类的精确度,因为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处理复杂的数据关系和非线性特征,这对于湿地这种生态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尤为重要。湿地分类不仅有助于生态监测,还能为湿地保护、资源管理以及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际应用在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论文展示了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的有效性,它能够在处理大量数据和提取关键特征的同时,克服传统分类方法可能面临的误差和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湿地类型的识别和区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证明了GIS数据与神经网络技术在湿地遥感领域的互补优势。 该研究的关键词包括“湿地”、“遥感分类”和“神经网络”,反映出其在地学和信息技术交叉领域的前沿地位。此外,论文的中图分类号TP753/TP183和文献标识码A表明了其在遥感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学术定位,为后续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这篇论文通过对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的实地案例分析,揭示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湿地遥感分类的精度,这对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