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教程:包教不包会

需积分: 7 0 下载量 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8 收藏 1.79MB PDF 举报
"设计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宝贵经验总结,它源于实践,为了解决软件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而提出。设计模式并不是具体的代码实现,而是描述了一种在特定情境下解决问题的通用策略。这些模式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用已有的解决方案,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1.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 **创建型模式**(如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关注对象的创建,旨在将对象的创建过程封装起来,降低系统间的耦合。 - **结构型模式**(如适配器模式、装饰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关注对象的组合和结构,提供不同的方式来组合对象,增强系统的灵活性。 - **行为型模式**(如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中介者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解释器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交互和责任分配,使代码更加模块化,易于维护。 2. **设计原则** 设计模式的实现往往基于一些核心的设计原则,包括: -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 **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基类。 - **依赖倒置原则**: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 - **接口隔离原则**:不应该强迫客户端依赖它们不需要的方法。 - **迪米特原则**(最少知道原则):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 - **开闭原则**: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对于扩展开放,对于修改关闭。 3. **设计模式的应用** 每个设计模式都有其适用场景,例如: - **简单工厂模式**用于创建对象时,简化客户端代码,隐藏创建逻辑。 - **策略模式**允许在运行时选择算法,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可用于增加额外功能或控制访问。 - **工厂方法模式**将对象的创建委托给子类,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接口的情况下定义自己的实例化过程。 -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4. **设计模式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设计模式的概念起源于建筑学,由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提出。随后,这一理念被软件开发领域采纳,特别是在肯特·贝克和沃德·坎宁安在Smalltalk中的应用。而埃里希·伽玛、理查德· Helm、拉尔夫·约翰逊和约翰·Vlissides(通常被称为Gang of Four,GoF)在1994年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中,将设计模式的概念正式引入了软件工程领域。 设计模式是软件设计中的重要工具,它帮助我们遵循最佳实践,提高代码质量,使得软件在面临需求变更时能够更易于调整和扩展。通过学习和应用设计模式,开发者能够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创造出更健壮、更具弹性的系统。然而,设计模式并不保证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它只是一种指导,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