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网络详解:三层结构与功能应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4 收藏 184KB DOC 举报
反向传播网络(Back-Propagation Network,简称BP网络)是第06讲的重点内容,它是多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的一种扩展,旨在处理非线性问题并实现更复杂的函数逼近和模式识别任务。相较于单层的感知器神经网络和线性神经元网络,BP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1. 网络结构:BP网络允许构建三层及以上的网络结构,通过增加隐藏层,能处理更复杂的输入输出关系。图6.1展示了一个典型的包含r个输入和一个隐含层的网络模型,这种结构允许信息在网络中经过多次非线性转换。 2. 传递函数:与单层网络的简单函数不同,BP网络采用非线性可微分函数作为神经元的变换函数,如S型函数(如对数函数或正切函数),这使得网络能够实现连续的输出范围,从0到1,从而支持各种非线性映射。 3. 学习算法:BP网络的核心在于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它通过计算预测误差的梯度,自底向上调整权重,以最小化网络的输出误差。这是与感知器的W-H学习规则的显著区别,后者仅适用于单层网络且不涉及权重更新的反向过程。 4. 应用领域:BP网络广泛应用于多种任务,包括函数逼近、模式识别(如将输入向量与预定义输出关联)、分类以及数据压缩,提高输入数据的表达能力和效率。 5. 优势与普及:在实际应用中,BP网络占据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主导地位,大约80%~90%的模型基于BP或其变体。它是前向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核心理念和高效性能。 6. 与传统模型对比:相比于感知器和自适应线性元件,BP网络在激活函数上有所突破,要求函数必须可微,这意味着阈值函数和符号函数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线性和S型激活函数,如Sigmoid函数。 反向传播网络是多层神经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非线性处理能力和灵活的权值调整机制使其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