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外精炼:半个世纪的技术飞跃与钢种质量提升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0 收藏 1.63MB PPT 举报
钢液炉外精炼工艺是半个世纪以来钢铁冶金领域的重要技术革新,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钢的质量控制。炉外精炼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以合成渣洗和真空模铸技术为代表,如法国佩兰的高碱度合成渣技术,用于钢液的脱硫过程,这是现代炉外精炼技术的初步探索。 50年代,随着大功率蒸汽喷射泵技术的进步,钢包提升脱气法(DH)和循环脱气法(RH)相继诞生,这些发明对于解决氢脆问题和提高钢的纯净度至关重要。例如,德国伯施莫尔-威林的真空铸锭技术,以及针对电力设备故障的研究,如电机轴断裂,推动了对钢液脱气技术的深入研究。 进入60-70年代,随着高质量钢种需求的增加,出现了多种精炼方法,如VOD、VAD、ASEA-SKF、RH-OB、LF和喷射冶金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标志着炉外精炼技术体系的形成,铁水预处理技术也同步发展,与钢水精炼技术相辅相成,实现了钢铁生产流程的优化和重组。 80-90年代,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连铸坯对质量要求的提升,促使炉外精炼技术进一步升级,比如RH-KTB、RH-MFP等技术出现,特别关注深脱磷、深脱硫和特殊用途的精炼,如V-KIP和SRP脱磷。这一时期,我国在炉外处理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钢水真空处理综合精炼技术、镁质铁水脱硫技术以及中小钢包钢水精炼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节奏的加快和超级钢生产的挑战,炉外精炼技术面临着更高的精度和定制化需求。我国在90年代的技术成果继续引领行业,不仅在技术层面有创新,还在实际应用中推动了钢铁行业的进步。 总结来说,钢液炉外精炼工艺经历了从初期的渣洗脱硫到多元化的精炼技术体系的发展,技术不断创新,旨在满足不同钢种的特殊要求,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炉外精炼将在未来继续扮演关键角色,推动钢铁工业向更高效、环保和高端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