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研究:结构、格局与动态

0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452KB PDF 举报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结构、格局及动态研究,赵丽,王晓江,刘果厚,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是赵丽、王晓江和刘果厚针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Ulmus pumila var. sabulosa)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和动态进行的深入研究。这项研究以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地榆疏林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理解这一物种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种群状态和动态变化。 首先,研究发现沙地榆种群在丘间低地呈现出衰退型种群的特征,而在固定沙丘的阴坡则表现为增长型种群。这表明地形和微环境因素对沙地榆的生存和繁衍有显著影响,丘间低地可能存在更多不利于其生长的竞争或环境压力,而固定沙丘阴坡可能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条件。 其次,沙地榆种群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随着研究尺度的扩大,这种聚集程度逐渐减弱。在丘间低地,幼树和中树在较大的立木级时聚集强度降低,而大树在5m×5m的尺度上趋向于随机分布。相反,固定沙丘上的沙地榆,小树和中树在立木级增加时聚集强度增强,大树在10m×10m尺度上表现出随机分布。这些结果揭示了沙地榆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空间的需求和适应策略。 种群空间分布动态的差异主要受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生境条件影响。研究建议,育林作业的最小面积应设定为25m²,以考虑物种的分布特点和种群动态。 研究的背景指出,种群结构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而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则揭示了物种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痕迹。目前,尽管已有不少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寒温性针叶林空间格局的研究,但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的研究相对较少。先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人为干扰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种群大小结构和邻体格局,而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探讨了不同地形条件下沙地榆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 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地榆疏林被认为是超地带现象,它的存在与沙地的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对这一地区沙地榆的研究对于理解和保护沙地生态系统、指导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沙地榆的种群结构和动态,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