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地址计算与数组元素解析

需积分: 9 11 下载量 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地址计算变量部分-编译原理课件(龙书为教材)" 本课件主要探讨了编译原理中的地址计算问题,特别是针对变量的部分。在编程中,经常遇到如"((i1*n2+i2)*n3+i3)*n4+…"这样的表达式,这种表达式的地址计算可以通过递归公式来实现。表达式e1可以分解为i1, e2通过乘以n2加上i2得到,然后e3再通过乘以n3加上i3,如此类推,最终形成一个连续的计算序列em=em-1*nm+im。这种方法在编译器设计中用于处理表达式的求值和内存地址的计算。 在编译原理中,数组元素的引用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法规则被描述为L→id[Elist] | id,Elist→Elist,E|E。这个文法允许我们表示一个数组元素,例如`array[i]`,其中`id`代表数组名,`Elist`则表示下标表达式列表。为了简化处理,文法可以被改写为L→Elist] | id,Elist→Elist,E|id[E,这样更利于编译器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处理。 编译器设计是一门关键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过程,包括从源代码到目标代码的转换。课程通常由多个章节组成,涵盖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以及目标代码生成。在辛明影老师的讲解中,教学方法强调自顶向下的逐步求精,问题驱动,以及通过实验来扩展理论教学,同时提倡精讲多练,确保学生能前后关联地掌握知识。 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设计和构建编译程序。在编译过程中,包括词法分析(识别单词)、语法分析(构建语法树)、语义分析(检查和解释代码含义)、中间代码生成(生成便于优化的表示)、代码优化(改进效率)和目标代码生成(机器可执行的形式)。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它们共同作用于源代码,将其转化为机器能够理解并执行的形式。 此外,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掌握、汇编语言以及数据结构等基础知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编译器的工作机制,还能为将来在软件开发、系统优化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