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协议原理详解:IDLE模式下的TAU流程

需积分: 15 0 下载量 1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4.45MB PPT 举报
"IDLE下发起的TAU流程-03 LF_SP2001_C03_1 LTE 协议原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LTE协议原理,特别关注IDLE状态下发起的跟踪区域更新(TAU)流程,以及在该流程中"active"标识的作用。LTE系统由接入层和非接入层组成,涉及多个协议层,包括物理层(PHY)、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无线资源控制层(RRC)以及网络接入安全层(NAS)。 在IDLE模式下,当UE有上行数据或与TAU无关的上行信令需要发送时,UE可以在TAU请求消息中设置"active"标识,这将请求建立用户面资源,并在TAU完成后保持NAS信令连接。如果未设置"active"标识,则在TAU完成后会释放NAS信令连接。此外,UE还可以携带EPS bearer context status IE,以确保UE和网络之间的EPS承载状态同步。 LTE协议架构分为接入层和非接入层,其中非接入层由MME和S-GW组成,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服务网关功能。接入层则由E-UTRAN(演进型UTRAN)构成,包括eNodeB,它们之间通过S1和X2接口通信。eNodeB负责无线接入,而MME处理移动性管理、安全控制和寻呼等功能。 RRC层主要负责广播、寻呼、链路管理、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和UE测量报告。PDCP层执行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NAS层涉及认证、鉴权、安全控制、移动性管理和寻呼发起。用户面协议架构包括RLC、PDCP和MAC层,分别负责上层PDU传输、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上行调度和HARQ等。 在物理层,每个10毫秒的无线帧被分为10个1毫秒的子帧,每个子帧又包含两个0.5毫秒的时隙。这些时隙可以用于上行或下行传输。此外,物理层还包括无线接入、功率控制和MIMO技术。 在IDLE模式下发起的TAU流程中,UE会根据其需求和状态与网络进行交互,这一过程涉及上述各层协议的协同工作,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安全性。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协议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优化LTE网络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