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感知技术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中的应用

需积分: 22 3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2 收藏 810KB PDF 举报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一种利用卫星或飞机等移动平台发射雷达脉冲,并通过处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来生成高分辨率地面图像的技术。在2011年的这篇论文中,作者肖鹏、李春升和于泽提出了一种新的SAR成像方法,即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 CS)理论的脉冲压缩技术,以解决大带宽、多通道空间雷达系统面临的数据量过大问题。 压缩感知理论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信号处理新概念,它改变了传统的采样理论。在传统理论中,采样率通常需要高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即满足奈奎斯特定理。然而,压缩感知则表明,对于某些稀疏信号,只需要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采样点,就可以重构原始信号。这里的“稀疏”是指信号在某个域内(如傅里叶域或小波域)大部分元素为零,只有少数非零元素。 在SAR系统中,数据量通常非常庞大,因为需要对每个目标位置的多个时间点进行采样。这导致了数据存储和传输的难题。论文中提出的压缩感知脉冲压缩方法,旨在通过使用一种贪婪追踪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算法能够高效地求解逆问题,从而在大大减少采样点的情况下,重建出完整的脉冲压缩信号。 具体来说,该方法首先假设观测场景具有稀疏特性,即大部分信息可以用少数几个关键参数表示。然后,通过非均匀随机采样替代传统的匹配滤波脉冲压缩,获取场景的压缩样本。接着,利用贪婪追踪算法,逐步寻找最能解释观测数据的稀疏信号表示,从而恢复原始场景。通过计算机仿真,作者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能够在降低数据量的同时保持成像质量。 该方法的应用不仅简化了SAR系统的设计,减少了硬件成本,还降低了对存储和传输能力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将重点转移到了智能信号重建算法上,这有助于进一步优化SAR系统的性能。这篇论文提出的压缩感知成像方法为SAR技术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大数据量挑战和提高系统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