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RAM内存模组与物理Bank解析
需积分: 9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30
收藏 1.33MB PDF 举报
"该资源为SDRAM原理的详细介绍,涵盖了SDRAM内存模组的基本结构、物理Bank和芯片位宽的概念。"
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技术中,物理Bank(Physical Bank,P-Bank)和芯片位宽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决定了内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兼容性。
1. 物理Bank
物理Bank是SDRAM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与CPU的数据总线位宽相匹配,确保CPU能在一次传输周期内接收到所需的数据量。早期的内存系统,如Pentium时代的SIMM,需要通过多条内存条组合来达到CPU的64bit数据总线需求。随着技术发展,168pin-SDRAM DIMM单条即可满足,因为它内部集成了足够的内存芯片以构成64bit的P-Bank位宽。值得注意的是,P-Bank是SDRAM特有的概念,不同于RDRAM中的通道(Channel)或多通道DDR系统。
2. 芯片位宽
芯片位宽指单个内存芯片在一次传输周期内能提供的数据量。由于制造技术限制,通常不会直接制造出与P-Bank位宽完全匹配的单片芯片。例如,常见的SDRAM芯片位宽为8bit或16bit。因此,需要通过多片芯片并联的方式组合成所需的P-Bank位宽,如16bit芯片需要4片并联,8bit芯片则需要8片。这些并联的芯片构成了一个P-Bank,其总位宽必须与CPU的数据总线位宽相同。
随着技术进步和系统需求的增加,单个P-Bank无法满足大容量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支持多个P-Bank的芯片组。每个P-Bank可以独立进行读写操作,从而提高了内存的并发处理能力,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在实际操作中,通过Bank地址线选择激活哪个P-Bank,进而实现多Bank的高效访问。
总结来说,SDRAM的工作原理依赖于物理Bank和芯片位宽这两个核心概念。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深入认识SDRAM如何与系统协同工作,以及如何优化内存配置以提升计算机性能。在设计和优化内存系统时,考虑这两个因素至关重要。
2379 浏览量
2010-07-20 上传
153 浏览量
117 浏览量
264 浏览量
176 浏览量
146 浏览量
594 浏览量
142 浏览量

bingyancj
- 粉丝: 6

最新资源
- 全面解析二叉树的线索化与遍历方法
- TR2-Shifter电路板:设计定制热棒档位指示器
- C++实现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功能
- 基于VRML技术构建虚拟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YH线切割软件:绘图利器,体验便捷高效操作
- HTML登录界面模板及PSD源文件下载
- 使用C++开发的实时物体缺陷检测系统
- 探索全局内存上的光线跟踪技术
- JSP基础教程精讲 - 耿祥义
- 大数据博客源代码实现与学习指南
- 深入解析VisualC++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 全新封装的HttpClient类助你网页抓取更加高效
- ECharts.js:数据可视化利器
- 手写体识别数据集:测试集与训练集CSV文件
- Mapreduce实现的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
- 探索仿天涯论坛程序:双栏布局与网站预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