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嵌入式ARM下ISA总线DMA实现及其局限与改进

1 下载量 1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收藏 79KB PDF 举报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基于Linux嵌入式系统的ISA总线DMA实现是一种关键技术,用于提高外设与主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DMA,全称为Direct Memory Access,是一种非中断的数据传输方式,与传统的PIO方法相比,它允许CPU在数据传输期间继续执行其他任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和响应速度。 在ISA架构下,由于早期PC总线标准(如ISA总线)限制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通道数量,通常采用两个级联的8237 DMA控制器作为主要的DMA引擎。这种标准DMA,也称第三方DMA,虽然在当时的硬件条件下有效,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 数据传输速度慢:8237 DMA无法充分利用现代高速总线,如PCI,这限制了系统性能的提升。 2. DMA通道有限:仅提供8个通道,对于需要更多并发IO操作的系统来说,这是个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PCI总线引入了第一方DMA(Bus Mastering)或总线主控的DMA机制。这意味着PCI设备可以直接访问总线,无需通过CPU干预,从而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多的DMA通道,提升了系统的带宽和I/O吞吐能力。在Linux嵌入式环境中,ARM处理器和基于Linux的系统通常会优化这些DMA功能,以适应实时性和性能需求。 在基于Linux的嵌入式系统中,实现ISA总线DMA涉及驱动程序编程,包括设置DMA请求、配置DMA控制器、以及处理DMA完成后中断的处理逻辑。开发者需要理解ISA总线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有效地与Linux内核的DMA框架交互,以确保数据安全和性能最大化。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嵌入式系统可能采用更高级的总线标准,如LVDS、USB 3.0或PCI Express,这些标准的DMA实现将更加高效且灵活,能够在ARM架构的Linux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深入学习和掌握不同总线标准下的DMA技术,对现代嵌入式开发人员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