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大校园导游: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例

需积分: 9 7 下载量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20 收藏 38KB DOC 举报
在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中,学生针对“校园导游”这一主题进行实践,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的图论算法来解决路径规划问题。项目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数据结构选择**:项目使用邻接矩阵(二维数组`cost`)来表示校园景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其中`cost[i][j]`表示景点i到景点j的距离。邻接矩阵是一种常见的图的表示方法,适合于处理有向或无向图中的边权重。 2. **算法选择**:设计的核心算法是Dijkstra算法,通过`shortestdistance()`函数实现。该算法用于求解图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通过维护一个优先队列来迭代更新最短距离,直至找到目标节点。 3. **自定义函数**: - `introduce()`: 可能是一个介绍景点的辅助函数,但根据提供的代码片段并未明确展示。 - `shortestdistance()`: 主要实现Dijkstra算法,包括初始化距离和优先级队列、更新最短路径、直到找到最短路径或遍历完整个图。 - `floyed()`: 这个名称可能是指Floyd-Warshall算法,但代码中并未直接给出,通常Floyd-Warshall用于求解所有节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而Dijkstra仅适用于单源最短路径。 - `display(i, j)`: 可能用于显示两个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信息。 4. **主函数`main()`**:作为程序入口,首先初始化`cost`矩阵,设置各个景点之间的默认距离,然后进入一个无限循环,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允许用户输入起点和终点,调用`shortestdistance()`函数计算最短路径,并可能通过`display()`函数展示结果。 5. **控制流程**:主循环不断接收用户输入,根据用户的指示(如选择1-10个景点之一作为起点和终点),调用相应的函数,直到用户退出程序。 6. **矩阵初始化**:除了表示实际的景点连接,`cost`矩阵还包含了自环和对角线上的距离为0,这遵循图论中通常的定义,即从一个节点到自身的距离为0。 这个课程设计项目是围绕数据结构中的图论算法——Dijkstra算法展开,通过实例化东北电力大学的校园景点地图,让学生熟悉算法应用,提高编程技能和理解。同时,它也展示了如何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数据结构来解决问题,以及编写清晰、模块化的代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