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专业Python编程教学大纲详解

需积分: 10 17 下载量 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17KB DOCX 举报
《Python编程-课程教学大纲》是一份针对生物信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文档,它详细规划了《Python程序设计》的学习路径和目标。该课程是生物信息学院的必修课,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Python这门数据分析处理编程语言。 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编号A206,共需48个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占据主导地位,占32小时,其余时间用于实验、自学和讨论。学分分配为48学分,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占70%,其余30%由平时成绩组成。预备知识包括已有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1. **Python语言简介**:学生将学习Python语言的基础,包括变量、表达式与语句的规则,如命名规范、保留关键字、语句结构、运算符和运算顺序,以及基本的输入方式和注释书写技巧。这部分占据了课程的前24小时。 2. **条件执行**:深入理解布尔表达式、逻辑运算符的使用,掌握条件语句(if-else、switch等)、分支执行和链式条件语句的编写方法,以及嵌套条件语句的处理,还包括异常处理机制(try-catch)的基本概念。 3. **函数和迭代**:这部分介绍函数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如何通过循环(for和while)实现程序的重复执行,学时为26小时。 4. **字符串、文件、列表、字典和元组**:涉及数据结构的重要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结构进行数据存储和操作,共计32小时。 5. **高级主题**:可能包括更深入的Python特性,如模块和包的使用,以及如何进行更复杂的编程实践,这部分学时为26小时。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Python软件包的查找和使用技巧,帮助他们能用Python解决生物信息和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处理问题。 《Python编程-课程教学大纲》不仅关注理论知识传授,更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具备在生物信息领域运用Python进行高效编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