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政策:风险与规避

0 下载量 1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1.26MB PDF 举报
"该文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对政策过程的影响,指出它可能既是规避政策失灵的工具,也可能成为诱因。ChatGPT能提升政策信息完整性,改善人机交互,替代部分人类决策,促进政策系统升级。然而,由于算法偏见、信息控制、决策依赖和责任模糊等问题,人工智能也可能导致政策失灵。文章强调,人工智能的责任判定、责任主体和追责路径的复杂性使得其影响难以确定,并呼吁采取差异化的监管策略,以确保人机合作服务于公共价值,避免政策失灵。" 本文主要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如何改变政策制定的面貌。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能够显著提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增强政策信息的全面性,ChatGPT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来源,同时,其友好的用户界面使政策系统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顺畅。此外,人工智能能够部分取代人类决策,提高决策效率,而且有助于政策系统自身的进化,使之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然而,文章也揭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政策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首先,算法的内在偏见可能导致政策信息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决策的公正性。其次,AI对信息生成和传播的控制可能加剧公众观点的两极分化。再者,过度依赖机器决策可能会使政策系统变得封闭,缺乏足够的反馈和调整机制。最后,随着人工智能在决策中的角色增加,决策责任的归属变得模糊,责任分散或逃避现象可能加剧,这可能导致追责机制的失效。 面对这些问题,作者指出,人工智能并非天然的政策优化工具,它可能会无意间推动政策失灵。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在政策制定中的角色,认识到技术“黑箱”带来的责任判定难题,以及决策系统复杂化带来的责任主体不明。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文章建议应明确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人工智能的监管,以确保其服务于公共利益,同时避免政策失灵。 总结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为政策制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政策制定者需要正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建立适应人工智能特性的监管框架,以促进人机协作,维护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