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三差观测量详解:原理、应用与关键技术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1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01MB PPT 举报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由美国政府主导研发,作为其"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于1973年开始,耗资巨大,于1994年完成并提供全球服务。GPS系统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定位,它利用星座中的24颗卫星向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具有出色的抗干扰性能,确保全天候、全球连续服务。其工作方式属于被动式定位,支持众多用户同时使用。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包括GPS在内的多卫星系统的总称,如GLONASS(俄罗斯)、GALILEO(欧洲)等,这些系统共同提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定位准确性。GPS与GLONASS在卫星配置上存在差异:GPS有24颗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轨道高度大约为20,200公里和19,100公里,运行周期分别为11小时58分钟和11小时15分钟,倾角分别为55度和65度。而GLONASS的卫星数量相同,但轨道面和参数有所不同。 GPS系统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和实时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汽车导航、测绘、地质勘探、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通过三差观测量技术(包括消除接收机误差、卫星误差以及整周模糊度处理和周跳检测),GPS能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对消除测量误差、提升定位精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GPS和GNSS的结合不仅增强了全球定位的能力,也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通信和定位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个人设备还是专业设备,GPS都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原理和应用深度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