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扭曲与杂原子在磷酸铝分子筛中的关系:计算模拟与实验验证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17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磷酸铝分子筛中骨架扭曲度与杂原子取代之间的关系。作者李双宝、窦志宇等人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AFI、AEL、ATO、SBS、SBE、SBT、JRY和MAPO-CJ69等多种磷酸铝分子筛的骨架进行了细致的几何优化。他们通过计算这些骨架中AlO4和AlP4四面体的键长(包括Al-O、O-O、Al-P和P-P)的标准偏差以及连续形状度量(CShM),来量化骨架中四面体的扭曲程度。标准偏差反映了键长的分布均匀性,CShM则衡量了四面体的对称性偏离。 研究结果显示,骨架扭曲度较大的磷酸铝分子筛在实验中通常表现出较高的结构不稳定性和缺陷,为了稳定整个结构,实验中会倾向于引入杂原子,这些杂原子往往会优先占据骨架中扭曲度较大的位置。相反,扭曲度较小的骨架结构由于自身的稳定性较高,往往不需要额外的杂原子参与就能成功合成。 这个发现对于理解磷酸铝分子筛的结构稳定性及其改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骨架的扭曲度,科学家能够调控分子筛的性能,例如酸性、催化活性,甚至可能影响其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这也为设计新型磷酸铝分子筛提供了理论指导,即可以通过杂原子的精确选择和定位来优化其性能,从而突破其在催化领域的局限性。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分子筛的基本概念,它是具有均匀孔道和特殊表面特性的晶体材料,广泛应用在多个工业领域。磷酸铝分子筛作为这类材料的一种,因其良好的骨架结构和热稳定性备受关注。然而,其中性骨架缺乏强酸中心限制了其在催化作用中的表现,因此,通过杂原子掺杂是提高其催化性能的关键策略之一。 这篇论文揭示了磷酸铝分子筛结构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如何通过控制骨架扭曲度和杂原子的引入来提升其性能,这为分子筛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