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编译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详解与解析

需积分: 14 3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43KB DOC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天津大学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编译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文档,共涉及10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这些题目涵盖了编译原理的基础概念和关键技术。 1. 在选择题中,第1题探讨了编译程序划分“遍”的目的,正确答案是B,即通过划分使得程序结构更清晰,有助于组织和管理复杂的过程。第2题强调了编译程序设计的关键要素,选D,表明构建编译器需要掌握源程序、目标语言和编译方法等多方面知识。 2. 第3题关于文法及其语言定义,正确答案是A,即L(G)由所有从开始符号S通过一序列的文法生产规则推导出的终结符串组成。第4题指出编译程序的时间消耗,D选项“管理表格”是正确的,因为编译过程中需要维护大量数据结构以支持符号表、语法分析等。 3. 第5题排除目标代码类型,D选项“中间代码”不是最终的目标代码形式,可能在编译过程中被转换为其他形式。 4. 在语法和词法分析部分,第6题考察了算符优先文法中终结符的关系,C选项正确,因为算符优先文法中不同终结符的优先级关系不明确,不能简单地推断它们的相对顺序。第7题涉及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B,即源程序。 5. 第8题涉及文法识别的语言,C选项正确,文法G识别的是一个无限重复的子串xnyxn,其中n可以是任意非负整数。 6. 第9题询问编译程序的功能,D选项正确,编译程序是高级语言的翻译工具,将其转化为机器语言。 7. 最后,第10题涉及文法的性质,B选项正确,G[S]是上下文无关文法,因为其生成的推导树唯一。 简答题部分深入讨论了二义性文法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二义,并分析了LR(1)文法合并为LALR(1)文法可能导致的冲突类型。合并过程中,可能产生归约-归约冲突,而不会产生移进-归约冲突,这是因为合并过程主要关注分析阶段的控制,避免了这两种类型的冲突。 这份试卷全面检验了学生对编译原理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理解,涵盖了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文法分类和编译器内部操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