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问题图例:模式识别中的决策边界与参数估计
需积分: 10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14.74MB PPT 举报
在《模式识别》一书中,Sergios Theodoridis和K.Koutroumbas探讨了第二类问题的图例,这一部分深入讨论了多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图例11.1展示了在学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该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模式识别中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在这个上下文中,多类问题涉及不止两个类别,因此处理起来比二分类问题更为复杂。
首先,对于多类问题,算法通常关注特征空间的划分,即如何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一个类别。这一步骤通过寻找子区域之间的界面或决策边界来实现,这些边界是通过判别函数定义的,它用来区分不同类别的实例。
判别函数的设计和参数确定至关重要,其目的是根据输入的待识别模式的特征向量计算出相应的类别概率。在这个阶段,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如Fish准则函数和梯度下降法,这些方法最初是为二分类问题设计的,但可以扩展到多类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感知器训练算法在这类多类问题中的应用主要针对没有不确定区的情况。这意味着算法假设类别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不需要处理模糊分类或连续决策边界。感知器训练算法在此类问题中的迭代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1. 预期的类数:这是初始聚类中心的数量,可能不等于实际类别数c。
2. 每一类中允许的最少模式数目:限制了每个类别中至少包含的样本数量,有助于确保有足够的信息支持分类决策。
3. 类内分量分布的距离标准差上界:用于衡量类别内部数据的分散程度,影响分类的精确性。
4. 两类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下界:确保类别之间的区分度,防止误分类。
5. 可以在每次迭代中合并的类的最多对数:控制了类别的合并策略,以避免过早收敛或过度细分。
6. 允许的最多迭代次数:设置了算法运行的终止条件,防止无限循环。
总结来说,多类模式识别不仅涉及分类边界的设计,还涵盖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而《模式识别》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例来指导这些步骤。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处理实际的多类问题至关重要。
2021-10-02 上传
2021-10-10 上传
2008-10-28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9-10 上传
2022-06-29 上传
2021-05-16 上传
2019-04-15 上传
2022-06-09 上传
Pa1nk1LLeR
- 粉丝: 67
- 资源: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