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MS自主访问控制详解:目标、模型与SQL授权

需积分: 43 2 下载量 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755KB PPT 举报
DBMS的访问控制机制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自主访问控制是其中的一种策略,它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点: 1. 用户自我保护:用户能够保护他们所拥有的数据,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这些信息。这是访问控制的基础,目的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 权限转移:对象的拥有者(如表或视图的创建者)有权决定将访问权限分配给其他用户,这种权力包括对被授予权限的用户是否能进一步转授给他人。这种灵活性使得数据管理更加动态和可控。 3. 区分表与视图:在自主访问控制中,表是数据库中实际存储数据的基础结构,而视图则是基于表的虚拟表,其内容可能由查询生成。表的访问控制通常更为严格,而视图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精细的权限设置。 访问控制模型与实现: 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采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或访问控制矩阵,这是一种基于权限分配和收回的机制。视图机制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允许在行级或列级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即根据特定条件仅展示部分数据给用户。 SQL中的授权是DBMS实现访问控制的关键部分。例如,通过`GRANT`命令,数据库管理员(DBA)或对象创建者可以赋予用户特定操作权限,如`SELECT`和`INSERT`,对`EMPLOYEE`表。这涉及权限的初始分配以及可能的转授,比如A作为`EMPLOYEE`表的创建者,可以授权B执行某些操作,并允许B将这些权限传递给其他用户。 在设计自主访问控制时,DBMS通常基于以下假设: - 用户身份已被验证并成功登录数据库。 - 用户不会篡改、冒用或盗用其他用户的访问凭证,以维护系统的信任基础。 DBMS的访问控制机制是数据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权限管理和灵活的授权策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SQL中,这些机制通过一系列命令和规则得以实现,使得数据管理员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用户对数据库资源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