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计网实验二:数据链路层解析与MAC地址表机制
需积分: 10 1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94MB DOCX 举报
在北航2021年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中,主要关注的是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以太网(Ethernet)部分,特别是802.3标准和ETHERNET II协议。实验的核心内容包括理解以太网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报文的结构和报文字段的含义,以及MAC地址表的管理和学习机制。
首先,实验中提到的以太网报文由7字节的前导符(用于同步传输)、1字节的起始符(frame delimiter)、6字节的目的MAC地址、6字节的源MAC地址、2字节的类型(通常用于标识上层协议)、数据字段和4字节的数据校验字段(如CRC,帧检验序列FCS)组成。实验要求分析某个报文可能缺失的字段,并解释原因,即前同步码和帧开始界定符在数据包捕获过程中已经确认,而FCS在接收时已进行校验,所以无需保留这些字段。
其次,实验通过MAC地址表的学习机制来探讨其与数据帧的关系。MAC地址表中包含连在交换机端口上的主机的MAC地址、VLAN ID(虚拟局域网标识符)、状态(如是否学习到)、学习时间等信息。实验试图验证MAC地址表的学习是否基于数据帧的源MAC地址而非目的MAC地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发送报文的目的是为了与目标设备通信,因此交换机学习的是源MAC地址,而非目的MAC地址。验证方法包括使用PCA和PCB设备进行ping测试,观察MAC地址表的变化,以及在VLAN环境下分析端口之间的通信情况。
在VLAN实验部分,未配置VLAN时,四个物理端口构成了四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所有端口都属于同一个域。然而,配置VLAN后,每个VLAN创建了自己的逻辑子网,原来的冲突域和广播域被分割,不同VLAN内的端口之间形成独立的冲突域,同时保留了广播域的概念,但只在各自VLAN内部有效。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数据链路层的协议细节,还掌握了VLAN如何划分网络拓扑,提高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727 浏览量
1480 浏览量
133 浏览量
136 浏览量
1807 浏览量
1175 浏览量
1751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