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架构选择:主程序-子程序 vs 管道-过滤器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359KB PDF 举报
"希赛网提供了丰富的软考、PMP、通信考试资源,包括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章节练习等,帮助考生针对性地提升备考效率。2010年架构案例分析真题涉及软件系统架构选择,讨论了主程序-子程序和管道-过滤器两种架构风格,并要求对这两种风格进行评价。" 在软件开发中,**软件架构风格**是指一套描述特定类型系统结构的通用模板,它定义了一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模式,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指导原则。不同的架构风格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主程序-子程序架构风格**是一种传统的程序设计模型,其中有一个主程序负责协调和控制一系列子程序的执行。主程序负责整体流程控制,而子程序完成特定任务。这种风格的优点在于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调试,但缺点在于模块间的耦合度较高,不易于重用和独立测试。 **管道-过滤器架构风格**源自Unix操作系统,它将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处理单元,每个单元(过滤器)接收输入数据,处理后产生输出,传递给下一个过滤器。这种风格强调数据流的线性处理,各组件间通过标准接口通信,降低了耦合度,有利于组件的独立开发和替换。然而,它可能不太适合需要复杂交互或反馈控制的系统。 在【问题2】中,对于王工的主程序-子程序架构风格和李工的管道-过滤器风格的评价,可以这样填写: | | 主程序-子程序 | 管道-过滤器 | | --- | --- | --- | | 算法变更 | - | + | | 功能变更 | - | + | | 数据表示变更 | - | + | | 性能 | - | + | 采用李工方案的原因可能是:管道-过滤器架构更利于应对算法和功能的变更,因为每个过滤器相对独立,易于替换或扩展;对于数据表示变更,其灵活性也更高,因为数据是在过滤器之间流动的;在性能方面,如果系统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流,管道-过滤器架构可以并行处理,提高效率。 在【问题3】中,李工的架构设计示意图可能如下: 1. (1)**接收查询**:这部分功能负责接收用户的查询关键字,作为数据流的起点。 2. (2)**数据过滤**:这个环节处理接收到的查询关键字,根据字母顺序查找相关帮助文档。 3. (3)**内容滚动**:将找到的帮助文档内容按照循环滚动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4. (4)**输出显示**: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用户界面,供用户阅读和交互。 以上是对给定资源的解析,详细介绍了软件架构风格的概念,对比了主程序-子程序和管道-过滤器两种架构风格,并分析了为何选择后者的原因,同时对李工提出的架构设计进行了功能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