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N算法详解:基于距离的分类与回归基础

需积分: 18 0 下载量 1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收藏 484KB PDF 举报
机器学习02--K近邻算法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简称k-NN)是一种基础的监督学习方法,最初由Cover T和Hart P在1967年提出,适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实例的学习,通过分析训练样本集中已有的标记数据,对新的未标记数据进行预测。在k-NN方法中,关键参数k代表了“近邻”的数量,通常取值较小,如1到20,用来确定与新数据最相似的邻居。 算法的工作流程如下: 1. 数据集与标签:k-NN依赖于一个已标记的训练样本集,其中每个样本都有对应的特征向量和类别标签。这些标签指示了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别。 2. 预测过程:当面临一个新的未标记数据时,首先计算其与训练集中所有样本的特征距离,通常是欧氏距离或其他合适的度量方式。接着,选取k个与新数据最相似的训练样本(最近邻)。 3. 决策规则:对于分类问题,k个最近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被赋予给新数据;对于回归问题,则通常取这k个邻居的均值作为预测值。 以电影分类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体的k-NN应用。例如,通过分析电影的打斗镜头数和接吻镜头数,算法会找出距离给定电影(例如,打斗镜头49,接吻镜头51)最近的k个电影,如动作片(108,5)等。如果k=3,通过计算这些电影的类别频率,算法最终决定新电影的类别。 实现步骤: - 计算新数据与训练集中所有点的距离。 - 将这些距离排序,选择k个最近的点。 - 统计这k个点中各类别的出现次数。 - 根据各类别的频率,确定新数据的分类。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numpy`库来创建数据集并实现k-NN算法。`createDataSet()`函数用于生成四组二维特征数据集,以及相应的分类标签。 k-NN算法是一种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方法,但它可能在大数据集上运行效率较低,因为它在预测时需要遍历整个训练集。然而,由于其简单易用,对于小型或简单问题,k-NN仍是一个强大的工具。